close


以前我一直無法諒解許多人生了孩子之後自己不養. 把孩子丟給 "原本準備撒手養老. 卻落得得整天帶小孩的老父老母". 我一直無法諒解這些人的理由是 "我需要工作. 需要人帶小孩. 需要省錢". 於是寧可摧殘老父老母的精神和體力. 甚至一週見一次孩子. 或是幾個月才見一次. 然後見了別人的小孩就一直講自己多苦多想孩子.

這陣子很湊巧的聽了好幾個人的故事之後. 那 "無法諒解" 的心情雖然沒有完全消失. 但我為他們感到很深很深的無奈. 只能重重的嘆氣. 無法批評他們.

(以下這些真人真事. 都是在美國開餐館或是在餐館工作的中國人)


人物1

他們是我在 "不當勤勞的中國人" 一文裡提到的外帶中餐館的老闆和老闆娘. 那天與他們的對話到現在還深深印在我的頭腦裡.

前年. 他們終於等到那一天. 也就是老三準備上小學. 於是老闆一次把三個女兒全從紐約老父老母那兒接過來住. 去年更為了 "傳宗接代" (不是增產報國啦~ 哈哈). 生了一個小兒子. 現在他們店裡多請了一個幫手. 老闆娘變成半職. 大多時間在照顧兒子. 女兒們放學後也就在家裡照顧四個小朋友.

好久沒見到老闆娘了. 老闆對我說現在他們雖然更忙. 但是他們更快樂. 因為一家六口能夠在一起. 比什麼都好.


人物2

朋友的父母有個小本生意. 每天早出晚歸. 又要批貨又要賣. 兩個孩子從小就是鑰匙兒童. 自己想辦法長大.

自己外食. 自己煮. 自己上學. 自己回家作功課. 自己找朋友玩. 自己照顧自己. 之後離開老家出去念書. 自己照顧自己. 自己找工作. 自己找住處. 等到二十多歲時發現自己跟父母已經沒有共同話題. 感情淡薄. 已經太晚了.

這樣的人物在我們身邊有太多太多. 當朋友遇見類似的家庭時. 都會忍不住想要告訴他們千萬別讓孩子變成和他及他的父母一樣. 最需要父母在身邊的時候父母不在身邊. 之後想要扭轉親子感情已經來不及....


人物3

一位餐廳的老闆. 從中國到了美國後從餐館小徒弟開始做起. 受過各種操練和不平等的對待. 終於出了頭. 自己開家屬於自己的餐館.

生了兩個孩子. 夫妻兩人都在餐館工作. 工作時間長又長. 根本沒辦法給孩子正常的生活. 捨不得將孩子送回國內給爺爺奶奶養. 但美國的托兒所很貴. 他們捨不得花錢讓小朋友們去托兒所. 於是早上進餐館之後. 兩個孩子就被 "關" 在他們的車裡. 在裡頭玩. 看電視. 吃東西. 睡覺. 等晚上再開車帶他們回家.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兩個小孩都上學念書了. 放學後 (下午兩三點) 還是得乖乖待在車裡不能出去. 許多中國人開餐館. 會把孩子用來當非法廉價勞工 (因為年紀不到16歲是不能工作滴). 但他們的爸爸要孩子好好念書. 將來成大業. 而不是 "只是在餐館工作". 於是兩個小孩已經十歲左右. 還是天天被關在車裡. 除了上廁所以外不能出車子.

我的朋友曾在這家餐廳工作近十五年. 看著兩個小朋友出生長大. 朋友說. 這兩個小孩見到人都不太說話. 眼睛不會看著人. 整個就是扭捏. 走不出去. 跟爸媽也是只有嗯嗯啊啊的回應. 讓人傷心.


人物4

也是餐館的中國人老闆的故事. 老闆有三個孩子. 全都給爺爺奶奶帶. 故事與 "人物1" 幾乎一模一樣. 但不同的是. "人物1" 已經將孩子全接來住. 但這位 "人物5" 卻還在那裡ㄍㄧㄥ. 三個孩子都已經上了小學. 他還在埋怨餐廳忙. 生意不好做. 想兒子想女兒. 抱怨好久沒有看見他們了. 只能偶爾講講電話.

我心想. "你孩子們還記得你們就不錯了".



人物5

前陣子我們一家三口去附近的一家中國人開的小小家日本料理店吃中餐. 下午兩點多餐廳裡沒有幾桌人. 所以服務生一直在我們桌邊打轉. 除了是因為我會講中文以外. 更是因為他看見阿發就忍不住一直過來逗他玩.

服務生對小孩似乎很懂. 一問之下才知道他有兩個孩子. 一個四歲. 一個一歲半. 兩個孩子都在中國給爺爺奶奶養.

他一邊笑眯眯的跟阿發玩. 一邊用著很無奈的口氣對我說.

好想回中國. 孩子不在身邊. 再多錢也沒有意義.

他說. 當初來美國是因為有美國夢. 認為來這兒只要努力都有收穫. 賺了錢可以寄回家去. 但是孩子生了後只抱了兩個月就得送走. 已經一年多沒見到孩子們了.

我現在自己有了小孩. 更能體會他的心情. 只是他會不會真的撒手回國內去? 不知道. 只知道原本在他餐館裡工作的另一對夫妻 (他的表弟和表弟妹) 已經在上個月搬回中國. 他們捨不得那只抱了一個月的兒子. 現在兒子七個多月跟阿發一樣大. 他們收收行囊回中國.

他們說. 美國夢只是個夢. 全家人能在一起才是真實生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姑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