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farm4.staticflickr.com/3772/10514475913_99547a92a4_o.jpg)
這兩三天. 一個叫做 Fay 的熱帶風暴差點把我們佛羅里達州吹離美國本土. 這個熱帶風暴沒有強到變成颶風 (颱風的另一個名字). 但是已經造成佛羅里達許多城市面臨水災和龍捲風的災害. 它從加勒比海一路慢慢走來. 慢慢的掃上佛州中南部. 速度比走路還慢. 逗留個幾天之後. 終於在星期四來到了北佛羅里達. 也就是姑娘的所在地. Fay 帶來非常多的雨水. 下雨下不停. 有些地勢比較低的地方撐個了半天一天. 終於開始淹水了. 海水延著海灘流入人家和附近的道路. 河水一路從住家的後院爬上來.
我住的城市有七座跨河大橋還有好幾座跨過內灣水道 (intercoastal) 的橋. 只要風一大到某個程度就得封橋. 一封橋. 就有許多人得繞個大老遠才能到目的地. 若內灣水道的橋也被關掉. 那麼住海邊的人就只能自求多福... 政府單位救不了你了. 就跟佛羅里達州南邊外海那些有名的渡假礁島們 (比如 Key West) 一樣. 遇到天災不是逃命就是自救.
今天早上我們 50 人的公司還有 20 人來上班. 挺了不起的. 後來天氣越來越差. 公司的人越來越少. 跑的跑逃的逃. 下午兩點. 公司終於也撐不下去了. 辦公室的經理用廣播叫大家滾回家 "Get out of here. Now!" 於是姑娘收收東西. 把工作帶回家做 (悲). 一路開著高速公路回到野生動物園旁邊的家.
看著高速公路兩旁的景色. 讓我忍不住想來分享我的想法. (終於說到重點了)
十萬個為什麼淹水
常在網上看到網友說. 台灣這幾天天災不斷. 每次一颱風或是下大雨. 就到處淹水. 政府花大錢治水. 水還是照樣淹. 我長大的地段也許是台北市地勢比較高一點的地方?! 從小到大沒見過淹水. 水怎麼會淹呢? 不就都流到下水道去了嗎? 一直到七年前左右的某個颱風(忘了名字). 終於. 我家那兒也淹水了. 於是我在想. 為什麼? 是哪裡沒做好? 每開發一塊土地. 不都是得先埋好各種管線嗎? 為什麼這樣還不夠? 為什麼還是會淹水? 並且這幾年在台灣越淹越過癮. 每次淹水. 退水. 就會有很多細菌病毒和蚊蟲害. 這樣下去還得了!!!
美國的天然蓄水池
今天開在高速公路上. 發現高速公路兩旁出現了 "河流". 兩方向的車道中間也出現了 "河流". 這是我在台灣沒看過的. 美國因為土地大. 高速公路直直鋪好兩個方向的線道之後. 常在中間留下大約 2-4 線道寬的綠地. 還有在高速公路兩邊也是. 綠地比道路低一點. 由兩邊向中間斜下去. 平常他們純粹當綠地用. 或要拓寬馬路時可以拿來用. 但是它主要的功能是蓄水. 在下大雨過後. 路上的雨水會流入這些綠地中. 也就是說水有地方去. 不會地上亂亂流. 然後再自然地滲入地底下. 再滲流入就近的河或海裡. 這兩天下雨下不停. 這些凹下去的綠地盛了好多的水.美國在鋪路之前政府特別把公路的公家土地劃得比公路本身還要寬很多. 這些預留的空間有很多用途. 可以拓寬道路. 或是將來有可能延著公路開發地"上"鐵 (commuter rail). 但最主要的是做天然蓄水池. 還有在準備上高速公路的交流時. 交流道常常都是轉一個好大好大的圈圈才上得去公路. 這大圈圈中間也變成了一個大蓄水池. 除非下個幾天的大雨. 否則平常都是草地和許多花草樹木. 美國的土地規劃也明文規定. 每次開發一塊土地時. 其中 8-12% 的土地一定要做成蓄水池. 於是大家都會挖一個漂亮的深坑. 中間來個噴泉. 還打燈勒~ 其實不就是個蓄水池而已. 但這是天然蓄水池. 當下水道的水已經滿的時候. 地面上還有許多這種很天然的水池在幫忙盛水.
姑娘大學時念的科系教我要怎麼 "愛護自然環境". 研究所時念的兩個科系一個教我怎樣 "破壞和改造環境". 另一個教我怎樣在破壞和改造之後去 "美化環境". 但是這些破壞改造和美化都有個前提. 就是要考慮如何對環境做到最少的影響. 若一定要大搞破壞的話又該如何依照大自然法則來回饋自然. 很矛盾對吧? 其實一點也不.
舉例來說. 過去的台北市靠著淡水河而活. 河水有許多分支. 但在台北建起越來越多道路和房子時該怎麼辦? 不是硬把小溪小河截彎取直就是直接把它蓋過去. 每一次自以為是的工程. 就像 蝴蝶效應 一樣. 會一個牽連一個. 最後就成了淹水. 土石流. 要什麼有什麼. 歷史已經成歷史. 我們永遠不會知道 "如果" 當時台北市沒有把留公圳蓋過. 讓這個 "大水溝" 成為市中心的小溪流. 在美化之後新生南北路會變成什麼樣子. 也許會成為台北市最美的道路也說不定. 也許在下大雨時它能幫忙把水帶出城市. 也或許它不會像現在一樣不見天日臭得要死.
有好多的也許. 有好多的可能性.
我的後院直接連接的是一大片草地樹林也或許更深入處是濕地. 有意思的是它不在美國的 "100年洪水區" (100 year flood zone) 裡. 為什麼? 也許因為後面地勢低並且非常的天然. 自然而然成為了我這社區的 "天然蓄水池" 之一. 今天在新聞上看到好多地方淹水淹得亂七八糟. 我這兒呢~ 我看見水一直往路旁的下水道流. 大家屋頂流下來的水都滲入前後院的草坪花圃的土壤裡. 雨停之後. 我到後院看了一下. 看見穿梭在草裡的水一點一點往後面的 "野生動物園" 流去. 看了之後真安心. 至少. 在這鋪滿停車場和馬路的土地上. 我們還有一片又一片的保留區是樹不能砍草不能拔的. 剛到美國念書的時候我不懂為什麼不裝下水道就好了. 幹麻花這麼多時間在學該怎麼樣改變地形高低. 以地形高低來帶著水流到該流的地方去. 原來. 每挖一次土地放一跟管子都是對我們的土地做一次傷害. 我們自以為是的玩弄土地. 不如照著土地自己原本的方式來與它和平相處....